图片
网站标志
图片
 
文章正文
陕药观察海天制药:古方新作 以药品质量铸造市场口碑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4-12-31 16:54:16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秦地无闲草,陕西出好药。为了全面展现陕西药品监管成效,凸显陕西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就,央广网陕西频道、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推出《陕药观察》栏目。陕西省药监局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,持续完善药品监管制度体系,依托“简流程、优服务、提效能”提质增效专项工作等活动,持续提升陕西药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,助力陕西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央广网西安12月30日消息(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惠泽童)“药品关乎生命安全,原药材的质量决定了成药的药效和安全,有句话讲得好‘药材好、药才好’。”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海天制药)总经理王昭强在谈到企业发展时说道。

  为确保原料品质,保证药品质量稳定、疗效确切,自2018年以来,海天制药在内蒙古通辽市先后成立两家种植公司,一次性流转4.2万亩退耕还林地,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沙棘林,同时在林间套种适宜在当地生长和产品所需包括桔梗、甘草、防风、苍术等二十多种中药材,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,生态化种植,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,同时配套建成相应规模的中药材加工厂,趁鲜加工各类中药材。“这种模式在全国也是鲜有的,目的就是从药材种植的源头把控,基地目前初具雏形,种植面积还在每年增加。这有助于我们实现对药材品质可控和药材成本可控。”王昭强介绍道。

  据了解,海天制药在陕西省旬邑县创建150亩的连翘种植示范园,并在2024年10月完成陕西省GAP药源基地立项授牌。除此之外,海天制药依托太白山地区独特的高海拔地理优势,在陕西省太白县建立“太白贝母种苗繁育基地”并取得初步成效。

  海天制药现有四个药品生产基地、一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和四万多亩沙棘中药材种植基地。拥有10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,其中独家品种5个,专利品种4个,独家剂型品种2个,以沙棘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品种6个,多个产品进入国家基药和新版医保目录。已经形成从中药材种植、药材初加工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成药及沙棘系列大健康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三产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,实现产业链闭环。

  “海天制药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,用一句话总结就是‘不焦躁,不跃进,抓产品质量,保证产品疗效’,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”王昭强介绍,“海纳百川,天道酬勤”是海天制药的企业胸怀,也是企业对待中医药健康事业的态度和决心。“做企业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和消费者,特别是中医药行业,我们肩负着人民健康的使命,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不能存在一丝马虎,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也不为过。”王昭强补充道。

  一款新药的上市,要经历从“从无到有、积少成多”的过程和“入市、成长、成熟”的市场考验。“就中成药而言,首先必须组方好,维持一个药品的成长和成熟期,所要付出的心血就是在不断在药品质量上下功夫,有疗效才会有市场,质量稳定才能经久不衰。”在谈及产品研发和创新时王昭强说道。

  海天制药长久以来着力于“古方新作”,核心产品四季抗病毒合剂是以清代名医吴鞠通《温病条辨》所载的“桑菊饮”和“银翘散”二方为基础,加减化裁而得。“2004年上市至今,我们没有做过任何广告,就是抓药材质量,保证药效稳定,靠产品的疗效,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口碑和市场的认可。”王昭强说。

  “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,我认为‘创新驱动’是关键,当下企业的创新驱动就是数字化转型,医药企业的数字化核心就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。”谈到企业发展创新,王昭强介绍道。海天制药目前在内部管理方面正在朝着“规范化、系统化和标准化”的“三化”管理的方向迈进,打造药材源头把控和提升药品产能规模的“双线布局”,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在质量标准提升和工艺改进方面,陕西省药监局时刻关注我们生产动态,相关处室主动上门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问题,为我们药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,用心用情助力陕西药企高质量发展。”王昭强说。

  此外,陕西省药监局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,对包括海天制药在内的优质药企开展定点帮扶活动,加强“两品一械”的质量安全监管,致力于加强“秦药”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,助力“陕西好药”品牌建设。

  未来,海天制药将依托“双线布局”,围绕着“从中药材培育、种植到加工”,持续深挖陕西“秦药”文化内涵,助力“陕药”品牌建设,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,为“秦药”高质量发展振兴贡献力量。

  未来,海天制药将依托“双线布局”,围绕着“从中药材培育、种植到加天选团队工”,持续深挖陕西“秦药”文化内涵,助力“陕药”品牌建设,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。天选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9-2029 上海欧陆蔬菜公司
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